愛地球的七個環保關鍵字

愛地球的七個環保關鍵字

從澳洲森林大火、溫室效應、北極冰川融化...這些極有感、顯而易見的生態浩劫,是否喚醒了你內心蠢蠢欲動的環保魂。不知道如何著手?從這七項熱門的環保詞彙開始深思與你我切身相關的環境議題吧!

台灣人一年使用165億個塑膠袋,30億根吸管,平均每個人一天生產的垃圾將近一公斤。

Biodiversity 生物多樣性

生物多樣性這個詞彙是1986年在美國舉行的「生物多樣性國家論壇」中提出的:「所有陸地、海洋、其他水生生態系、及其所構成之生態綜合體之生物的變異性;包括物種內、物種之間及生態系之多樣性」。地球上逼臨滅絕的種植物已經越來越多,如果不積極回應解決生物多樣性喪失的問題,未來十到二十年內將有超過百萬物種面臨滅絕,不僅造成糧食危機,對人類造成的影響更是難以想像。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讓我們繼續關注為生活在這美麗藍色星球上的動植物而努力吧。
 

Carbon Neutral 碳中和 & Carbon offset 碳補償

在近年環境議題中最被討論的應該就是「碳中和」和「碳補償」。「碳中和」指碳排放量與減少的碳排量之間互相抵消,以達到淨零碳排放量。在生活中所釋放的二氧化碳,都會增加碳排放,若想減少碳排量,可以用「碳補償」的方式,就是以再生能源及能源節約作為補償方式,達到抵消碳排放量的作用。

用更簡單的方式理解就是,如果你在國外網站購買商品,利用Fedex等國際快遞方式取得海外貨品,這件衣服的碳足跡就會很高,難以做到「碳中和」;當然,平時出國旅行因為乘坐飛機,碳足跡也會飆高。相對於此,如果在本地二手店購買服裝,就有「碳補償」的效果。此外,Vogue Taiwan的母公司康泰納仕集團也承諾在2030年底前實現碳中和。


Microplastic 塑膠微粒

塑膠微粒又被稱為微塑膠,指直徑或長度少於五毫米,汙染環境的塑膠碎片。它們現在已經深入環境、海洋及人體,科學家證實微塑膠可以被人體器官吸收並累積,造成健康極大危害。塑膠微粒最主要來自海漂塑膠垃圾,在海面上的塑膠垃圾長時間經過紫外線曝曬,最後變成大量塑膠微粒。不只使用塑膠製品會產生塑膠微粒,35%的微塑膠污染來自合成纖維和清潔劑,也就是說,我們光是洗衣服就會破壞環境。

歐盟即將於今年7月3日啟動全面性塑膠禁令。台灣從2002年起限用塑膠袋,但成效不彰,甚至比尚未限塑前還使用更多。環保署規畫台灣要到2030年才會全面禁用四類一次性塑膠產品。相關報導指出,每個人每週大約吃進5公克,也就是一張信用卡的塑膠量。塑膠汙染無疑是我們這個世代面對最嚴峻的環境與個人健康挑戰。

 

Zero Waste 零廢棄

這個概念是一般人最能夠簡單施行的概念,最簡單,卻也最關鍵,就是盡量在生活中不產出垃圾,其實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嘗試。有藉於目前超市減塑的概念依舊不風行,賣場裏的蔬果肉類常被過度包裝,攜帶環保容器和袋具到傳統市場採購會是更環保的選擇,或是越來越被關注的裸賣無包裝商店。攜帶環保杯袋也是很容易施行的概念。

零廢棄字面上是減少不必要的垃圾,但說穿了也是轉換一個生活模式,跟近年風行的「斷捨離」潮流有點類似,把不要的人事物從生活拋棄之餘,也拋棄掉那些沒有必要的垃圾吧。相關更多在地資訊可以參考「Zero Waste Taiwan台灣零廢棄聯盟」。

 

Green Tracker 減塑追踪

疫情當下,外送美食業者成為逆勢成長的產業,但外送美食背後產生的包裝廢棄問題值得深思。根據墨爾本大學研究,疫情下造成澳洲2020年垃圾量增加20%,當然,不只是澳洲,世界自然基金已預估未來十年的垃圾污染將增加40%。

「減廢運動」於2019年發起了一項名為「停用塑膠餐具」的活動,使顧客得以從外帶訂單的選項中去除塑膠餐具。目前Uber Eats已經加入此活動,本土的外送平台Foodpanda也同樣預設不索取一次性餐具,但外送餐飲本身的包裝依舊多數為不可分解的一次性垃圾。身為地球居民的我們,每一次點購外送餐飲時,還是需要深思個人的方便是否造成地球的長遠影響。
 

Cradle to Cradle 搖籃到搖籃

「搖籃到搖籃,Cradle to Cradle,簡稱C2C」這一理念來自2002年由Michael Braungart和William McDonough合著的同名暢銷書。搖籃到搖籃是在零廢棄願景中誕生的概念。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定義為:「建立在工業循環上對人類、環境與生態均安全無害且具有高價值的可回收性與再生循環性的供應鏈。」也就是說,在工業生產中以大自然的循環過程為最高宗旨,因為在自然界中,沒有廢棄物,所有的東西都會被回收再用,比如說,工廠生產的T恤最終可分解為土壤肥料。

這樣的美好願景實行起來當然有其難度,必須在每一環節謹慎執行,並確保生產過程中沒有任何廢棄物並完全無毒,不過這的確是當下能帶領我們到未來永續生活的最佳概念。

 

Cruelty-Free 零殘忍動物實驗

Cruelty-free的字面意義為「零殘忍」。過去在化妝品研發的過程,為了確保產品對人體無害會先用動物做測試,最常見的實驗對象是小動物,通常會將商品塗抹在動物的眼睛或皮膚上,如果實驗後動物出現潰爛、紅腫、失明等症狀,那隻動物就會被安樂死,實驗會在動物的一生中不斷發生,可以說是無間道般的殘酷循環。

目前市面上的零殘忍動物實驗標章有三種,Leaping Bunny、PETA和CCF,相關網站上可以看到哪些品牌強調零殘忍商品。在永續環保的前提下,最終目標是永久終止所有動物實驗,並拒絕使用如蜂蠟等動物來源成分,甚至是產品的包材、使用的過程與廢棄之後都不會影響到生態,才能真正叫做零殘忍。


文章出處:Vogue 有意識/ https://www.vogue.com.tw/lifestyle/article/keywords-for-sustainability

Alert